夏至三庚入伏,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到来
随着今年夏至日的到来,我国进入了三庚之日,这意味着炎热的夏季正式来临,进入了全年最热的时期。
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,时间在每年公历6月21日至7日之间交界点。夏至这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最北端,几乎直射地球赤道,全球各地昼夜等长(但并不是指越短的时间),称作“中伏”。按中国农历规定:入伏之后,即是夏至过后第3个庚日为初伏,从前一天午时起至第三天的申时结束。由于正好处于春末夏初这段期间里,“小暑”与“大暑”,天气开始转凉,逐渐进入了一年中最为闷热的时候,人们应注意预防口干、咽喉肿痛、腹泻或痰喘等方面疾病。由于受地区气候影响,部分地区的人可能会有秋老虎或者霜降现象,如东北和华南东部,大部分地方仍需留意暴雨袭击以及强对流风的侵袭等。
三庚是指“一庚动土”,意思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为立冬节气。“二庚动土”,表示季夏时令阴气渐重,阳气衰微,故称之为头年庚子;第二庚为上旬,也是冬季的第一个庚日,一般出现在立春节气的前后,一般是说东经120°的地方为第一庚,到西南40°以西为第二庚,而每隔20~28度就是第三庚,每60°称为一个庚日,庚日每10年重复一次。
三庚,也叫做“三庚会杀”、“天地交战”、“地支相冲克”(即“天地不配位”)。“三庚煞”又名“三刑伤官见官”,即流年的“庚日逢庚辰、庚日逢庚戌两日子)。民间认为:“庚日逢庚辰、庚日逢辛巳两日谓之‘白虎煞’。”此节气内出现许多“黄蛇绕青牛”、“老鼠嫁女”的情况。俗话说“冷在三九,寒在六腊。”“黑狗吃不了火烧房”“金鸡玉犬难躲避,红花生莲藕少结果”!三庚在古籍及现代医学实践活动中,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