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灵时能放阿弥陀佛音乐吗
守灵时能放阿弥陀佛音乐。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,灵堂里放的佛经歌叫《往生咒》别名是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,四甘露咒,全称是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经,往生咒是佛教净土宗信徒经常持诵的一种咒语,亦用于超度亡灵,在守灵的时候播放阿弥陀佛音乐也是可以的。
道教音乐十大名曲
道教音乐十大名曲有:《蓬莱仙韵净天地神咒》《南清宫》《玉皇赞》《二郎曲》《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》《三清胜境》《仙家乐》《白鹤飞》《鸿雁赞》《迎仙客》。
道家音乐开始于南北朝时期,是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,为神仙祝诞,祈求上天赐福,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。更早期道教的法事活动是古代巫觋祭神仪式的承袭与发展,最初诵经为直诵,未见有使用音乐的记载。
据《魏书·释老志》记载,北魏明帝神瑞二年(415),寇谦之称于嵩山遇太上老君,授其天师之位,并赐《云中音诵新科经戒》,制定了《乐章诵戒新法》,遂产生了《华夏颂》、《步虚辞》等最初的道乐音韵。
唐代是道教音乐发展鼎盛时期之一
开元年间,唐玄宗曾诏告天下道调与法曲合作,《霓裳羽衣舞》就是道曲音乐的一种法曲。
唐代的道教音乐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、磬、鼓等,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。唐高宗曾令宫内乐工制作道调。玄宗曾命道士、大臣献道曲,并亲自研作和教授道乐。
唐代道教因受帝王的推崇,道教音乐也受到重视,唐高宗曾令乐工制作道调。唐玄宗不但诏道士、大臣广制道曲,还在宫廷内道场上亲自教道士“步虚声韵”。
唐代道教音乐在吸收当时的民间音乐、西域音乐以及佛教音乐的基础上,逐步发展和提高。唐末张若海撰《玄坛刊误》称唐代道乐为“广陈杂乐、巴歌渝舞,悉参其间。”
唐末五代时著名道士杜光庭集前代道教斋醮科仪之大成,编辑了《道门科范大全集》,道教的斋醮仪式得以进一步规范。这时的道乐已由单纯的打击乐器钟、磬、鼓等,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