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记录生活 > 正文

男女法定结婚年龄变18岁 不如想想为何年轻人不愿结婚

2024-12-19 09:39:36 作者:网友

法定婚龄提升至18岁,却需深思:为何年轻一代对婚姻避之不及?

全国两会召开之际,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张国刚委员提出建议,对《婚姻法》第六条进行修订,提议将男女法定结婚年龄降至18岁,旨在调整人口结构,应对老龄化挑战,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,助力社会持续发展。

婚姻,人生之重,亦公共议题之核心。近期,关于初婚年龄延后的热议,频登网络热搜。据媒体报道,2017年,江苏人平均初婚年龄达34.2岁,女性略高至34.3岁,男性则为34.1岁。相较2012年的29.6岁及2015年的32.4岁,江苏等地初婚年龄逐年攀升。

在张国刚看来,理由有三个

一、经济问题

今年两会期间,“婚姻”与“生育”成为焦点。诸如“延长女性产假”、“实施二胎家庭税收优惠”、“缓解幼儿入园难题”等提议,旨在提升生育意愿,进而提升出生率、缓解老龄化。而将法定结婚年龄从维持了38年的“男不早于22岁,女不早于20岁”下调,更是将解决问题的触角深入到青年婚恋领域。

的确,《婚姻法》自2001年以来的修订已时隔多年。尽管计划生育依旧是国家的基本国策,然而,随着人口格局的演变及“全面二孩”政策的实施,对于法定婚龄以及“晚婚晚育应予鼓励”的相关条款,进行深入探讨显得尤为迫切。

自然,提升生育与婚恋比率,其侧重点各有侧重。简言之,生育率的提升关乎经济。为何众多夫妇在法定婚龄阶段对生育持保留态度,尤其是二孩?主要顾虑在于两点:一是生育后可能影响现有生活品质,二是难以确保孩子享有理想的生活。究其根本,是担忧经济基础薄弱。

二、单身生活精彩纷呈,而婚姻之路却充满凄凉。

婚恋议题自有一番不同。固然,众多适龄青年对婚姻保持距离,经济因素亦不容忽视,然而时至今日,其本质已悄然生变。

在这片现象中,城市青年男女的态度尤为突出。在问答平台上,关于“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步入婚姻殿堂?”这一问题,收获最多点赞的观点是:单身者在情感、生活、兴趣、财务、职场和家庭等方面享有更多自主权,而婚姻则可能意味着在这些领域的全面退让,投入与回报、风险与收益失衡。简言之,单身生活可以精彩纷呈,而婚姻生活或许充满艰辛。于是,结婚的意义何在?

三、被动单身

在城市男女热衷于追求物质与精神独立的“主动单身”背景下,农村青年面临找对象的困境,这主要源于高昂的彩礼、性别比例失衡以及因外出务工导致的异地分居等实际问题,他们可被视为“被动单身”。

近两年间,青年男女的婚恋议题,正逐渐从个人抉择与家庭期望,演变为国家与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。从去年团中央及各地团委推动的“助力青年寻缘”活动,到春节期间央媒对农村单身男青年婚恋困境的深入调查,正如网友所言,单身男女们正日益感受到来自国家层面的深切关怀。

在此层面,无论是着眼于提升青年收入、缓解生活压力,抑或调整婚姻法,下调法定婚龄,均具有探索价值。当然,从社会角度出发,塑造青年积极婚恋观念,引导大众感悟婚姻的温馨,亦不可或缺。

邂逅良缘,倾心相恋,勇敢步入婚姻殿堂。《生活大爆炸》中,对婚姻持“无感”态度的谢耳朵,终向艾米献上求婚之诚。
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
锁心网
桂ICP备18012418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