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感讲述,第二枚结婚戒指
婚恋情感,于张四望而言,恰似生命尽头的一抹余晖。他早已迷失在观念的迷雾中,情感如潮水涌动,让他无法睁眼,无法开口。他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边,王文莉陪伴在侧,习惯性地抚摸着她手中的婚戒,安然入睡。人虽濒临昏迷,爱却依旧清醒。王文莉一旦离去,哪怕只是短短的十几分钟,他的心便开始烦躁,喉咙里发出谁也听不见的呢喃。无论护理人员如何安慰,他依旧无法平静。王文莉归来,她迅速打开门,他抚摸着那枚钻戒,才渐渐平静。那抚摸,是久别重逢的温暖,或轻或重,如春风拂过心弦。突然,他的手停顿了,是在期待妻子的赞美,还是在等待彼此的原谅?
王文莉感慨道:“他这是在牵挂我,不愿让我孤身一人远赴他乡。”言辞间,泪水悄然涌上眼眶……
张四望,青藏兵站部副政委,一位充满活力的师级将领。自1980年投身军旅,至今已走过27载春秋。他坚定地行走在青藏高原的壮丽山河间,足迹遍布西宁至格尔木、拉萨,以及日喀则至那曲、敦煌。尽管风雪交加,他的内心却燃烧着不灭的火焰。有人估算,他穿越世界屋脊的次数已超过五六十回,甚至更多。张四望并未刻意记录,或许在他看来,这些数字并不重要。青藏线的士兵沿着青藏公路行进,平凡无奇,难以彰显个性。张四望曾轻描淡写地说:“在地理环境极端恶劣的云贵高原,官兵们必须历经磨难,才能立足生根。”他深知士兵们的付出,一句温暖的话语,便是莫大的慰藉。在担任汽车团司令员时,他曾言:“不让老实人吃亏,不让吃苦人受罪,不让出汗人出血。”张四望对士兵的深情厚谊,这三句话足以证明。从团政委到兵站部领导,他始终秉持这一信念。
年仅四十,他已成为历届领导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。
如今,那可恶的肿瘤细胞已深入他的颅脑。他无法用言语表达心绪,唯有以这枚沉默的钻戒,传递对爱妻的深情。携手走过二十载,他日夜奔波在青藏高原,今日藏北草原抢险,明日阿尔卑斯山麓运送军粮,从未停歇。起初,王文莉在家乡孝顺父母,养育女儿。然随夫远行,夫妻间感情亦生波折。浪漫的蜜月时光,她未曾真正拥有,但历经无数承诺,未能兑现,两人渐行渐远。还记得婚礼上,四望精心挑选一枚钻戒,虽婚后才在拉萨市补上,但他对文莉说:“拉萨的钻戒,日光城的纪念,意义非凡!”
眼底下,他终于拥有了充裕的时光,在京都的部队医院门诊中度过近半年的光景,游览北海市,漫步万里长城,这些闲暇时光显得尤为珍贵。然而,他早已病体羸弱,无力履行对文莉的承诺!人生如此艰辛,夫妻间的幸福尚未触及,而他的生命旅程却即将走到尽头。王文莉难以忘怀,每次他从青藏线值勤归家,一进门便倒在沙发上,疲惫至极。她精心准备的晚餐无人应答,唯有雷鸣般的鼾声。每当七点钟新闻联播响起,他便会立刻起身观看。
此刻,张四抚摸着妻子的钻戒,眼中或许流露出悔恨。高原战士虽忙碌,家中有妻儿,也应抽空陪伴,共度时光。然而,悔恨已迟,他只能紧握婚戒,寄托心中无尽的思念。
在医院病房的岗位上,三位护理员目睹了张四望与王文莉间深厚的情感,谁的心中不为之动容?他们低声细语:“若此情能如夫妻般坚贞,何惧天塌地陷!”他们商定了一件事,购置一枚戒指,值班者便戴上,每当王文莉因急事匆匆外出,他们便将戴戒指的手轻轻放在张四望掌心,张四望抚摸着戒指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医生与护士目睹张四望那平和的面容,感受他那轻轻摩挲戒指的手指,心中难以抑制的痛楚化作泪水,纷纷滴落在张四望的手中……
这枚婚戒,或许是张四望情感的见证,一枚源自拉萨,一枚来自北京,两地相隔千里,却让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显得如此贴近,如此紧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