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向情感示爱
在情感与婚姻的交织中,我和妻子都不愿每日重复“我爱你”的表白,甚至一个月都不曾开口。我并不排斥那些频繁表达爱意的伴侣,但个人认为,表达爱意的方式远不止这三个字。若能稍作变通,用言语之外的方式传达“我喜欢你”和“我也爱你”的情感,也未尝不可。以我家为例,我们更愿意用“若我离世,你也无需过多怜悯”和“我理解”这样的言语,来传递内心的情感。
遗憾的是,在阅读了多本关于如何维系幸福、健康的夫妻关系的书籍后,竟无一赞同我的观点。此类书籍似乎认为,说出“我喜欢你”这三个字,竟成了一种艰难且耗时的工作,日复一日。
然而,若将真挚的爱情视为轻而易举之事,我便对那些看似繁复可化简的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于是,某日,一篇关于幸福婚姻秘诀的报道首次引起了我的注意,其核心观点竟是每日拥抱四次即可。
当妻子试图从我怀中抽身时,我温柔地告诉她:“我坚信这个建议定能奏效。”
我的做法是,午餐前,我们相拥两次,我站在老婆面前,缓缓前行,手臂放松,随后逐渐伸展,那姿态,仿佛与从熊那里夺回野餐篮时的技巧相仿。
“谢谢你。”她轻声说道,我的触碰似乎让她感到一丝异样。她突然流露出的热情似乎并不那么主动,却也足够。我对相拥四次这一简单易行的感情良方情有独钟,其中一个原因便是,无论对方对我态度如何,我都能完全忽略。
夕阳西下,我步履沉重,渴望给予她第三次紧紧相拥,她却轻声回应:“你可知,我早已做好了准备?”
谈及相拥,鲜有人言其易如反掌。
当我计划进行当天的第四次拥抱时,却无论如何也寻不到她的踪迹。我深知她仍在屋内,车辆依旧停在院前,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在屋外寻找她。
大约一周之后,我邂逅了一篇详述低语疗法的文章。简言之,此疗法倡导夫妻间增加眼神交流,互诉赞美对方的温馨话语。这些听起来颇为肉麻的情话,却让我按捺不住,急切地想要一试。
事与愿违,正当妻子手持发刷梳理秀发时,我缓缓走近,轻身靠在她的肩后,柔声在她耳边低语:“你,无可替代。”话音刚落,她手中的发刷便在我头顶轻轻划过。
在接下来的数日里,我闲来无事便靠近她,轻声细语道:“你的鞋子真漂亮。”“你真美。”又或是:“你对小动物的爱护让人感动。”然而,她对此习惯性的夸赞渐渐显露出些许厌烦之色。
低语疗法显然已难觅踪迹,于是我们夫妻俩转入了另一阶段:用两指轻触对方颈侧,同时口中发出急促的“吱”声。这招源自于我们观看《狗语者》纪实片时的灵感。若有人忽视你的存在,或未留意你的话语,此法便能迅速吸引她们的注意。然而,日复一日,这原本温馨的求爱方式逐渐演变成了微带痛楚的仪式。最终,随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这一传统也随之淘汰。
近期,我在书报刊上又发现了一种增进情感的新方法:花上十分钟,与伴侣面对面而坐,双手相向,缓缓靠近,直至指尖轻触。这种亲密接触的魔力令人惊叹——我的妻子仅坚持了几秒,便忍不住打了个寒颤。在我看来,她似乎有些反胃。尽管如此,她生气的样子也颇具魅力。我坚持了两个星期,只要有空,便与她一同练习。
若婚姻生活能教会我们什么,那便是无论是偶尔的虚与委蛇的恋爱,还是短暂的热情的锻炼,都蕴含着其独特的价值。如此行为,恰恰证明了我们的感情依旧保持着那份新鲜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