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记录生活 > 正文

庄子:“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”,下半句才道出真知

2025-03-07 09:17:46 作者:网友

庄子云:“相濡以沫,何如相忘于江湖?此言方显真谛所在。”

第24篇《庄子》充符篇中,有言“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”,此句之下,真谛方显。充符续云:某些物事,握得越紧,越易失落。不如顺应时势,以“相知相惜”为佳。此成语出自《庄子.大宗师》,意谓“相知相惜,尚不及相忘江湖。相濡以沫,不如两忘其道。”

古时,以“充符”一词描绘修行境界。先言其表,后揭其秘。若心灵不执于完美之极端,善恶皆能忘怀,方能达到修行之至境。

其一,鱼游江湖忘却彼此,而你我因术法之道而别离。

游鱼畅游水间,自由自在,然离水登岸,便痛苦不堪,恰似“相知相惜”中的委曲求全。庄子言,相知相惜,不及相忘于江湖。鱼儿重返水中,重获无拘无束之乐。

水是鱼之命脉,道为人之根本,二者相映成趣,彰显了人与道的紧密联系。

《庄子》云:“鱼游于水,人循于道。游于水者,凿池以养其生;循于道者,无为而治其身。言鱼忘江湖之乐,人别于术法之道。”

避“道”之人,犹如鱼离水境,唯有“相知相惜”方能苟延残喘,生活艰辛;而能“没事为之定”者,与普通合伙人亲近,恰似鱼群重返水中,自在逍遥。

相濡以沫,不如各自远行于江湖,无拘无束,非言无事生非。

在社会进步的浪潮中,每个人每日都在处理诸多事务。“没事”实则是一种心灵上的压力释放,投入工作时全力以赴,闲暇时则学会放手,将纷扰归零,此即为“没事”。现今流行的“不将工作带回家”,“不将负面情绪带回家”,便是“没事”的另一种表述。欲修炼内心的宁静,必先学会释然。

其次,安于现状,顺应时势,方能摆脱物质束缚,自在逍遥。

《庄子》云:“得时者顺其自然,失时者亦随缘而安,心静如水,哀乐难侵,此乃古之悬解之理;若不能自我解脱,则外物常能束缚人心。”

至其降临,我亦随至;临别之际,我亦随行,此乃心随境转之境。未能随遇而安者,常因离别而心绪波动,生离死别之感。故能随遇而安者,心无挂碍,恰如古人所言,摆脱世间纷扰。而无法自我解脱者,往往受外界束缚。

握紧某些物品,反而更容易失去;与其过度用力,不如放松身心,顺应自然,方能收获更丰硕的果实。

其三,物我两忘,乘势而上。

认知能力的波动,往往伴随着言谈举止的相应调整。

当人生达到“物我两忘”之境,尘世间的恩怨情仇便鲜少能动摇内心宁静。她们亦经历离合悲欢,感受喜怒哀乐,却任其自然生灭。来时欢欣,去时无痕,不留一丝牵绊。此乃顺势而为之道。

内心若滋生“我执”,苦闷便悄然滋生。面对应拒绝之事,果断拒绝;面对应离去之时,决不回头;若违背生命之自然流转,人便会被自我所束缚。

每日剖析一篇经典,亲爱的朋友们,若您愿意点赞关注,便能与我并肩前行,持之以恒地读书、提升自我。相濡以沫的精神,源于易瑾的精妙诠释,诚挚邀请您一同分享,让更多人受益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本文来源网络收集或网友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果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
锁心网
桂ICP备18012418号-2